直击吉尔吉斯斯坦选举风波
2020/11/05 | 作者 徐亦凡 | 收藏本文
摘要:这场风波发酵至今,总统不见踪影,总理、议长也已换人,迄今都没有强有力的政党或政治家来主导局面。
“高加索火药桶”的硝烟尚未平息,欧亚十字路口的另一个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又陷入混乱。
10月5日,因对议会选举初步结果不满,多个未获议席的落选政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组织示威集会,要求取消选举结果。
但局势很快开始失控。当晚,抗议从比什凯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转向总统府兼议会大楼(又称“白宫”)。安全部门试图用高压水枪、橡皮子弹、催泪弹和闪光弹驱散人群,但并未能阻止抗议者翻越围栏。他们在政府大楼内纵火、抢夺文件,洗劫了不少办公室,冲突造成680多人受伤、1人死亡。10月6日,一群抗议者闯进国家安全委员会拘留中心,释放了因腐败罪被关押的前总统阿坦巴耶夫。不过,阿坦巴耶夫于10日再次被捕,此前一天他还遭遇暗杀未遂。
2020年10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在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广场组织集会,抗议前一天议会选举初步结果。
暴力冲击很快换来现任政府的退让。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表示议会选举结果无效,并宣布将于11月6日前再次举行选举。总理博罗诺夫和议长茹马别科夫也宣布辞职,议会还选出了代总理和新议长。除了重新选举,反对党还提出推翻现任总统热恩别科夫、建立新政府。数个反对党已经自行组建协调委员会,试图促进权力过渡。
10月9日,热恩别科夫宣布比什凯克进入紧急状态,实施宵禁和严格管控措施,紧急状态从当晚8点生效,直至21日早8点。此外,热恩别科夫也签署总统令,同意解除总理博罗诺夫等高级官员的职务,并解散现政府。
超市银行歇业,粮食价格上涨
面对被推翻政权的威胁和办公地点遭冲击,总统热恩别科夫的声量显得羸弱。抗议活动进行的前两天内,他从没公开露过面,几份声明均是通过网络发表。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10月8日消息,总统一度“下落不明”,内务部也找不到他。安全理事会副主席乌尔贝克·苏瓦纳里耶夫表示,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决定关闭吉尔吉斯斯坦边境。该国安全理事会发言人此前宣称,高层们被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不能确切告诉外界他们在哪里。
此前的声明中,热恩别科夫敦促反对党领导人“让他们的支持者冷静下来,带他们离开街道”,指出一些政治力量试图非法夺取国家权力,呼吁各方维护国家和平稳定。但这一呼吁听起来苍白无力,事实上也毫无成效。到当地时间7日,抗议者们仍在阿拉套广场聚集,指责“总统背叛了人民”,要求对其进行弹劾。
熟谙本国政治的热恩别科夫不会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陌生。吉尔吉斯斯坦自1991年从苏联独立至今,共经历了四任正式总统,首任总统阿卡耶夫和第二任总统巴基耶夫皆因发生革命被迫辞职并出逃国外,而热恩别科夫的前任阿坦巴耶夫则是在他的治下遭到拘捕,罪名是“涉嫌腐败、篡夺权力和非法改造土地”。
没有一个总统能全身而退,也成为吉尔吉斯斯坦近30年来的政治魔咒。这个魔咒大概率将在热恩别科夫身上再次生效。俄罗斯卫星网10月10日引述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候选人贾瓦洛夫的话表示,热恩别科夫准备辞职。
“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上多次发生‘非正常政权更迭’,即合法民选总统以非正常方式下台,因此再次出现这样的政治动乱并不令人意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许涛向《凤凰周刊》解释说,因为“这个新生民族国家成立建构都不成熟,吉尔吉斯游牧民族的部族文化体现在国家政治中,出现了基于派系、地区的不同利益集团”。
这一次,选举舞弊再度成为不同利益集团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根据此前公布的议会初选结果,得票最多的4个政党分别是团结党(24.54%)、吉尔吉斯斯坦我的祖国党(23.9%)、吉尔吉斯斯坦党(8.74%)和统一吉尔吉斯斯坦党(7.09%)。此次选举共有16个政党参加,按照规则,只有得票超过7%的政党才能进入议会获得议席。而有资格进入议会的四个政党中,仅有吉尔吉斯斯坦我的祖国党属于反对党,其他三个政党均为支持热恩别科夫的政党,其中团结党领导人为热恩别科夫的弟弟。
多个未能进入议会的党派质疑选举有舞弊行为,认为出现贿赂选民和人工计票不当的问题。热恩别科夫在此事的回应上显得底气不足——他建议中央选举委员会仔细调查选举中的违规行为,在必要时依法取消选举结果。
作为原本获票最高的党派,支持热恩别科夫的团结党在选举中有着最雄厚的财力,筹集到约1亿索姆(约853万人民币)资金,而其他党派只有约5000万索姆(约426万人民币),更小的党派仅筹集到500万至800万索姆(约42.6万至68万人民币)资金。如果资金多寡的确与选票挂钩,未能进入议会门槛的反对党对选举公正性群起而攻之也就并不令人意外了。
中央选举委员会取消选举结果后,委员会主席努尔赞·谢尔达别科娃(Nurzhan Shaildabekova)告诉国际文传电讯社,取消该结果“是为了避免局势紧张”。
但局势没能得到缓和。受冲击的不仅是“白宫”,还有比什凯克市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吉尔吉斯斯坦矿业和冶金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埃尔达·塔吉巴耶夫(Eldar Tadjibaev)告诉《凤凰周刊》,尽管不少人乐于看到选举失败的场景,但更多民众对未来感到担忧,“他们希望能有稳定的前景”。据他说,目前很多零售商店、大型超市都关闭了,银行也已歇业,还出现了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
南北分歧成为所有问题的切入口
反复上演的权力争夺背后,是吉尔吉斯斯坦极不成熟的政治制度。
吉尔吉斯斯坦一大政治传统是“南北轮流坐庄”,如果一任总统是南方人,下一任必定是北方人,在同一届政府中,总统和总理也分属不同区域。比如现任总统热恩别科夫来自南方奥什州,前总统阿坦巴耶夫来自北方楚河州,热恩别科夫还曾担任阿坦巴耶夫政府的总理。
这种奇特的现象与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上明显的南北方区隔息息相关。东西向横亘的天山将吉尔吉斯斯坦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北方因地理屏障而无法顺畅交流往来,产生了分割的政治与经济生活,难以相互渗透。
在苏联统治时期,斯拉夫文明不仅给这片地区带来了政治观念的冲击,北方的楚河区域也因地理优势获得更多工业发展便利,大量工业部门在此建立。吉尔吉斯斯坦从“南农北牧”的生产格局转变为“南农北工”,南方的经济逐渐落后于北方。经济差距与固有的部族矛盾叠加,南北方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这使得他们对于各自地方的认同要远远高于对国家的认同。
国家权力在南北方之间循环交接,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缓和利益集团间矛盾的方式。乃至有观点认为,在这个国家,南北分歧可以成为分析所有政治问题的切入口。许涛说,在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南北方之间的问题因强大的中央政权统治被遮蔽,但在独立之后,中央权力如果没有能力平衡南北方利益集团,“那么就离出事儿不太远了”。
这一次,热恩别科夫显然没有维持平衡的治理能力。据俄罗斯卫星网10月8日报道,热恩别科夫表示不愿意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不希望事态升级,“有呼声要求用武力镇压抗议,但被我否决,因为那会导致冲突”,他称,没有对冲击“白宫”的人使用武力,因为不想拿人们的生命冒险。他的前任们——阿卡耶夫与巴基耶夫在面对抗议时也是一样的态度,但最终都在革命中倒台。
许多研究中亚的学者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是典型的“失败国家”,其中很大的问题在于其不完善的政治体制建设,即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发展模式。
当苏联不复存在时,吉尔吉斯斯坦出现了权力真空,经济发展也因为失去老大哥的庇护而陷入低迷。作为新生民族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急于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和认可,而其所处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位置也极具重要性,让这里成为美欧国家改造后苏联空间的首选阵地。当时的改变渗入了许多层面:有85%的媒体转为私有化,由美欧资本扶持;这里还活跃着中亚地区数量最多的非政府组织,涉及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
吉尔吉斯斯坦很早就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被认可合乎市场经济标准,但直到现在,其经济水平在中亚五国仍处于倒数之列。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吉尔吉斯斯坦2018年的GDP为80.93亿美元,中亚五国中仅高于塔吉克斯坦。其收入来源中,侨汇占到了31.5%。该国经济部副部长阿雷巴耶夫说,今年1至7月的侨汇总额约为12.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3%。侨汇的97%来自俄罗斯,但疫情的来临导致人员流动减弱、俄罗斯劳动岗位减少,让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舶来的政治模式在吉尔吉斯斯坦也显得水土不服。从独立之初建立起总统制、三权分立等制度后,吉尔吉斯斯坦还是滑向了威权统治。2005年,该国议会选举被指责出现舞弊现象,示威活动逐渐演变成要求政府辞职。当年3月爆发的“郁金香革命”结束后,首任总统阿卡耶夫黯然辞职,逃往莫斯科。接任总统巴基耶夫也在2010年的革命中下台,被白俄罗斯收留。
两次革命后,吉尔吉斯斯坦通过了新宪法以限制总统权力,宪法改总统制为议会制,将许多权力让渡给总理。但眼下的选举乱局再次证明,该国议会制的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
许涛认为,在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舶来的民主观念深刻影响了公民社会的形成,“但这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由高度的政治参与感与极低的社会法治保障体系叠加而成的。以这次的选举为例,民众都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但并没有合法平和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诉求,结果只能诉诸暴力,也就是打砸抢来解决”。
暴力还蔓延到了政治之外。有身份不明的抗议者闯入位于比什凯克的库姆托尔金矿公司,包括煤矿等在内的多家国营企业也遭到袭击。塔吉巴耶夫向《凤凰周刊》直言,虽说抗议者的一些要求是合理的,但必须在不损害经济的情况下进行,应当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解决。
动荡后,可能再次陷入死循环
当地时间10月8日,吉尔吉斯斯坦的反对党议员开始商讨弹劾热恩别科夫,总统本人却并未对此作出回应。抗议示威也没有因为选举结果的取消而消散。据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报道,该国内政部代理部长库尔桑·阿萨诺夫(Kursan Asanov)表示,“全国范围内仍有一批人想让事态升级,但这些都将被压制。我不会允许事态扩大,我们也会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不会对普通人采取强力手段。”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反对议会投票结果的抗议者在10月5日集会时设置了路障,执法人员正在拆除这些路障。
尽管热恩别科夫的命运还不得而知,但反对者显然不会放弃利益争夺的机会。数个反对党建立了协调委员会,不少人呼吁,应当重新进行普选,任命新的总理和人民政府。因选举而起的动荡可能会再次陷入死循环:反对派将在推翻来自南方的热恩别科夫后建立过渡政府,重新选举新总统,接着换上来自北方的领导人入主“白宫”。
对民主和公民权利的畸形理解背后,是吉尔吉斯斯坦无法摒弃的部族政治特征。部族建立在血缘关系上,是吉尔吉斯人身份认同的基础。但吉尔吉斯斯坦有众多民族,并分化出异质性明确的部族,主体民族吉尔吉斯族就包括生活在南部奥什的贾拉拉巴德和在北部楚河的塔拉斯两大部群。
该国所有的利益集团都建立于上述部族政治之上,也使得他们并不在乎作为整体的国家,很容易为了部族利益而斗争。当热恩别科夫呼吁“各方力量将国家命运置于政治野心之上,在法律范围内采取行动”时,尤其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国家命运”的说辞绝无可能打动反对派。
这种政治遗留不仅带来了南北之间的巨大分野,也让每一个政权都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链条,任人唯亲与裙带关系屡见不鲜。阿卡耶夫执政期间,重要职能部门均由来自北方的官员把控。而巴基耶夫执政后,不仅试图修宪扩权,还想让儿子成为接班人。这次动荡中,将前总统阿坦巴耶夫救出的也是他的儿子卡迪尔。卡迪尔是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只是作为小党派无缘进入议会。
这场风波发酵至今,总统不见踪影,总理、议长也已换人,迄今都没有强有力的政党或政治家来主导局面。对中亚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俄罗斯也未出手干预,只是非常外交辞令地表示,希望吉尔吉斯斯坦和平解决政治冲突,总统普京10月7日接受采访时称,俄罗斯正在接触吉尔吉斯斯坦冲突各方,与其保持联系,没有选择为任何一方背书。当天恰逢普京68岁生日,吉总统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不忘替热恩别科夫祝贺普京生日快乐。
在许涛看来,暴力政治事件的循环发生破坏力很大,但符合这个国家的政治逻辑。吉尔吉斯斯坦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脱胎换骨,走出恶性循环,现在还看不到希望。“这个国家政治上的一大悲剧,是30年都没产生真正为国家利益考虑的政治精英,有的尽是些利益集团代表或政治寡头。他们混淆了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总统权力并不是由利益集团或者政党,而是由宪法赋予的。”
相关报道
评论